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苏州市,简称“苏”,古称姑苏、平江。江苏省辖地级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省东南部、长三角中部、太湖东岸,东傍上海市,南接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西连无锡市,北依长江。 “苏州”之名起源于隋朝。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杨坚取姑苏山之名,将南陈原设的“吴郡”改为“苏州”。苏州城始建于周敬王六年(前514年)距今已2500多年历史,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以“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为独特风貌,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苏州古典园林和中国大运河苏州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太湖绝大部分景点、景区分布在苏州境内。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苏州有哪些名人吧,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吴王阖闾(?—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出生于姑苏(今江苏苏州),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到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在位。

吴王僚二年(前525年)阖闾奉命率舟师溯江攻楚,与楚军战于长岸(今安徽当涂西南),以夜袭之计败楚军,夺回所丧王舟“余皇”。吴王僚八年(前519年)佐吴王僚率军攻楚战略要地州来,当楚以七国联军来救,途中因令尹病亡而被迫回军之时。又出谋示弱诱敌、奇袭制胜,大败楚军于鸡父(今河南固始),夺取州来。吴王僚十二年(前515年)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吴国王位。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确定先破强楚,再服越国的争霸方略,采取分兵轮番击楚之策,频频攻楚于江淮之间大别山以东地区,使楚疲于奔命。

吴王阖闾九年(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秦军击败吴军,夫概又在吴地自立为王,阖闾引兵归吴,击败夫概。吴王阖闾十九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戈斩落脚趾,重伤而死,后葬于苏州虎丘山。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陆逊出身江东大族吴郡陆氏,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曾率兵击破丹阳山越首领费栈,得精兵数万人,后娶孙策次女为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吕蒙袭取荆州的行动,因功累封娄侯。黄武元年(222年)蜀汉皇帝刘备大举征吴,孙权命陆逊为东吴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破蜀汉军四十余营,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黄武七年(228年)又于石亭之战大败魏扬州牧曹休大军。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右都护,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升任丞相、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在“二宫之争”中,他被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因亲属多支持太子孙和,陆逊屡受孙权责备,最终在赤乌八年(245年)忧愤而死,终年六十三岁,孙休时被追谥为昭侯。

陆逊文武兼备,追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孙权将他与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姜尚相提并论。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张僧繇,吴郡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大臣,著名画家,画家四祖之一。

梁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张僧繇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来的绘画技法,“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很像现在的速写,被称为“疏体”。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还善于雕塑,有“张家样”之称。

张僧繇的绘画艺术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在书法方面,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因母谢夫人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的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西北边事稍宁后,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享年六十四岁。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之碑”。后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其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 ,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又称南宋四大家)。其作品在南宋时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今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著作传世。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翁同龢(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声甫,一字均斋,号叔平,又号瓶生,晚号松禅老人,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收藏家。

翁同龢是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之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及第,此后历仕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历任翰林院修撰、陕西学政、文渊阁校理、翰林院赞善、詹事府右赞善、右春坊右中允、右春坊右庶子、太仆寺卿、内阁学士、署理刑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其中任户部尚书最久,达十余年。在此期间,他曾充当同治帝和光绪帝的师傅,并两入军机处,参与内政外交的决策。他尤其在甲午战争中坚决主战,被视为“帝党”的代表、晚清清流派中“后清流”的领袖。甲午战败后,他主张变法图强,并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起草“定国是诏”,拉开百日维新的序幕,但不久即被勒令开缺回籍,百日维新失败后被革职编管,永不叙用。光绪三十年(1904年)翁同龢去世于常熟虞山,享年七十五岁。宣统元年(1909年)开复原官,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由逊帝溥仪赐谥号“文恭”。

翁同龢擅长诗文和书画,尤其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被推为“乾、嘉以后第一人”。遗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稿》等,被今人整理为《翁同龢集》。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凉州晋昌郡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变。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布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带。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二十八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因弘治十二年(1499年)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从此唐寅丧失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唐寅晚年生活十分穷困,有时甚至依靠朋友的接济生活,五十四岁时病逝。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唐寅在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相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文徵明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生平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嘉靖二年(1523年),以岁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被授予翰林院待诏之职。嘉靖五年(1526年),文徵明辞官归乡,专事创作。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文徵明去世,享年九十。其弟子私谥贞献。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徐祯卿(1479年-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

徐祯卿早以诗文擅名,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诗风逸丽。在京时与名进士李梦阳、何景明等交游,诗风为之一变,与李、何等并称“七子”(即前七子)。他在“前七子”中,除李、何外,成就最大。当时的作者,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徐祯卿所作《谈艺录》,重在阐述“前七子”文学复古的论调,颇具影响力,当时即为太学生所折服。徐祯卿尤擅诗,被称作继高启之后的“吴中诗人之冠”,有《迪功集》传世。其为诗汲取唐诗精华,刻意追求格调,高峻不俗,熔炼精警。沈德潜论日:“迪功诗,大不及李(梦阳),高不及何(景明),而丰骨超然,故应鼎足。”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因祖父陆逊初封华亭侯,亦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

陆机出身江南大族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同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历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鲁公二十四友”。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于其篡位时受伪职。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303年)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原有文集,已佚失,宋人辑有《陆士衡文集》。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黄公望(1269年9月12日—1354年11月10日),生于平江府常熟(今属江苏)县,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元代画家。

黄公望曾任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加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卖卜;晚年居住杭州筲箕泉,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黄公望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尤擅画山水,曾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著有画论《写山水诀》。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施耳,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今属盐城大丰白驹镇),祖籍苏州,元末明初文学家,《水浒传》的作者。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斥,遂辞官回家。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人一起起义反元,因张士诚居功自傲,于是愤然离开平江,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潜心研究创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施耐庵渡江北上在海滨白驹隐居专心创作。晚年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

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荟萃了民间流传的梁山起义军的故事,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认识和爱憎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起义军农民的赞颂,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施耐庵不仅有丰厚的生活底蕴,而且有很高的艺术表现才能,其创作对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增添了一份珍贵的财富。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政府还以其名设立了施耐庵文学馆,旨在鼓励当代汉语长篇叙事艺术的深度探索与发展,推动汉语长篇叙事的创新与繁荣。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禧,字斯道,法名道衍,号逃虚老人,又称独庵老人、懒阁翁,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姚广孝早年出家为僧。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1382年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姚广孝以荐入选,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庆寿寺。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参与夺位密谋,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朱棣“靖难”称兵前,他曾多次为朱棣出谋划策。1399年六月起兵前夕,计擒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靖难之役中,其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守北平,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此后,仍多赞谋帷幄,终使朱棣夺得皇位。朱棣即位后,初授官僧录司左善世,1404年再授为太子少师。晚年,姚广孝既厌惧官场争斗的凶险,又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的追求,故虽然受官,却未改变僧人身份,主要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及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等书的修纂。在明初期佛教渐成颓势之际,又担起护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1418年去世。

姚广孝博通精深的学识和修养对皇太孙有较大影响,对《永乐大典》的完成也起了很大作用。主要著作有《逃虚集》《逃虚子诗集》《逃虚类稿》等。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蒯祥(1398年-1481年),江苏吴县渔帆村人(今属江苏苏州),中国明代建筑匠师,世袭工匠之职,公认的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

蒯祥自幼随父学艺,蒯富告老还乡后,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 永乐十五年(1417年)蒯祥隶工部,与师参建北京天安门及诸宫大殿。永乐十八年(1420年)其授工部营缮所丞,迁所副。正统十二年(1447年)进主事,迁员外郎。景泰四年(1453年)迁太仆寺少卿。景泰七年(1456年)蒯祥擢工部右侍郎。天顺元年(1457年)其缘事降为太仆寺少卿,后以建裕陵之功复原官。成化二年(1466年)进工部左侍郎食正二品俸,又以考满升俸一级至从一品。蒯祥身历六朝,时人称奇。于成化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1481年4月25日)卒于任上。

蒯祥被尊为苏州香山帮匠人鼻祖,明代北京宫殿和陵寝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完整的建筑群,蒯祥作为这些重大工程的主持人之一,表现了规划、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出色才能。在建筑史上,颇有影响,素有“蒯鲁班”之称。《宪宗实录》中评价蒯祥:“为人恭谨翔实,虽处贵位,俭朴不改。常出入未尝乘肩舆,既老,犹自执寻引指使工作不衰。” 其著作有《蒯祥营造图籍册》。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南直隶昆山人。初名继绅、绛,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因避人陷害,曾化名蒋山佣。居亭林镇,学者尊称亭林先生。 与黄宗羲、王夫之合称清初三先生,加上唐甄合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

他在明末为诸生。少时加入复社,阅读邸报,留心经世之务。二十七岁时秋试被黜,退而读书,遍阅各地郡县志书及章奏文册资料,研究疆域、形势、水利、兵防、物产、赋税等社会实际问题。弘光元年(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兵陷南京,他改名炎武(仰慕文天祥的门生王炎武,即王炎午 ),在昆山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离乡北游,往来鲁、燕、晋、陕、豫诸省。遍历关塞,实地考察,搜集资料,访学问友。康熙时举博学鸿儒、荐修《明史》,均不就,后卜居陕西华阴以终,葬于昆山千墩。

顾炎武论学主张“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强调学以经世,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之事,都应探究原委,反对明末空谈心性的空疏学风。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名言,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治学方法主张博瞻贯通,“每事必详其始末,参以佐证”,辨别源流,审核名实,注重实证。研究经学、文字音韵学、历史地理学,为清代乾嘉汉学开启先河。著书撰文注重独创,反对因袭、盲从和依傍。一生著述丰富,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亭林诗文集》等书。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绛云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明末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第三。授翰林院编修。天启时参修《神宗实录》。崇祯时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崇祯末筑绛云楼为藏书之所。南明弘光时官礼部尚书。入清后,以礼部侍郎兼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顺治三年(1646年)称病归里。五年因江阴黄毓祺反清案牵连入狱,出狱后居家,秘密从事反清复明活动,与黄宗羲、李定国、郑成功、瞿式耜等皆有联系。诗文在当时极负盛名,东南一带奉为“文宗”和“虞山诗派”领袖。阎若璩称与海内读书者游,博而能精者,仅有钱谦益与顾炎武、黄宗羲三人。尤以诗名,与吴伟业、龚鼎孳合称为“江左三大家”。论诗论文既反七子之复古模拟,又反公安派之肤浅、竟陵派之狭隘,既提倡“情真”,又重视学养。著作甚丰,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杜诗笺注》,编有《吾炙集》《列朝诗集》,另有《开国功臣事略》《明史断略》《楞严蒙钞》等。

钱谦益的评价富于争议,尤其是降清、仕清之举成为其道德症结,清乾隆帝将之视作失节者,删禁其著作;但也有学者指出,入清后钱谦益仍多次私下策反降清武将、暗中资助郑成功反清等等,若就文学地位而言,则钱谦益仍应得到肯定。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金圣叹(1608年~1661年),字若采,一说原姓张,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少有才名,入清后,绝意仕进。后评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才子必读书》《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等,皆颇得声名于世。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亏空常平仓的漕粮,激起苏州士人愤怒。金圣叹带领士人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借机发泄积愤。清朝有意威慑江南士族,再逮捕金圣叹等七名士人,后以叛逆罪判处斩首,于七月十三日行刑,是为哭庙案。

金圣叹强调人物描写必须合乎人情,使读者感到亲切可信,因而主张用“极近人之笔”写出“极骇人之事”。指出情节应围绕主要人物性格的塑造,情节就是典型性格的历史。认为情节的惊险性和传奇性能引起读者的美感享受,又认为情节的传奇性不能脱离现实性。其思想对清代小说评点家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等影响极大。著作除《水浒传》评点、《西厢记》评点外,另有《金圣叹全集》。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叶圣陶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他又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柳亚子(1887年5月28日—1958年6月21日),江苏吴江黎里镇人,原籍吴江汾湖镇北厍大胜村,本名慰高,号安如,改字人权,号亚庐,再改名弃疾,字稼轩,号亚子,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诗人。

1903年参加中国教育会,后入同盟会和光复会。 1905年创办《复报》,1909年创办南社,1914年至1918年任南社主任,曾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他还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此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1958年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71岁。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诵坤,字铭坚,号颉(jié)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等,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民国九年(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大学助教,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诚明文学院等校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所长兼总经理。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顾颉刚是中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与人合著《三皇考》《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历史地图》等。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王韬(1828年—1897年),原名王利宾,字兰瀛,后改名为王瀚,字懒今,为躲避追捕改名王韬,字紫诠、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弢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外号“长毛状元”,苏州长洲人。清末学者、维新思想家、文学家、报人。

王韬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中秀才,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同治元年(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通缉,逃亡香港。应邀协助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同治六年至七年(1867—1868年)漫游西欧。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变法。光绪五年(1879年)考察日本,写成《扶桑游记》。光绪十年(1884年)回到上海,次年任格致书院院长,直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病逝,享年七十岁。

王韬作为第一代走向世界的江南知识分子,主张变法维新,倡导改革,是近代早期启蒙思想家,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巨大。他从事西学东传工作,通过译书、办报、主办考课等方式,促进了近代观念传播,为推动中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作为文学家,在政论文、游记、文言小说、诗歌等方面均有建树,为推动近代文学转型开先声,编有个人诗集《蘅华馆诗录》、政论集《弢园文录外编》、书信集《弢园尺牍》、日记集《弢园日记》。其余学术著述被编为《弢园丛书》《弢园经学辑存》《弢园西学辑存》等。

苏州历史名人知多少?(江苏省苏州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贝聿铭(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祖籍江苏苏州,土木专家,建筑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贝聿铭于1940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学士学位;1944年入读于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45年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1948年获得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1948年—1960年任职于韦伯纳普建筑公司(Webb & Knapp Real Estate Corp);1958年—1965年任职于I.M. Pei & Associates;1966年—1989年任职于I.M. Pei & Partners;1967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90年起任Pei Partnership Architects建筑顾问;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19年5月16日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毕生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据2022年12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贝聿铭有超过50项建筑设计作品,其中半数以上获奖。包括医院、学校、图书馆、公用建筑等有30余所,博物馆等有12所。1961年—1967年,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设计中逐步形成个人风格。1968年—1978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艺术馆设计的成就得到世界盛誉。应法国总统邀请设计的卢浮宫扩建是其一生建筑事业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将为20世纪建筑留下杰出之篇章”。贝聿铭对北京城市规划提出过重要建议,为北京城市建设规划起到了推动作用。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

⭐️欢迎网友们补充、建言献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童话小镇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onghuaxiaozhen.com/a/12524.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5日 下午8:21
下一篇 2024年3月5日 下午9: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